计算机网络大纲

发布于 2024-10-20  120 次阅读


计算机网络

概述

分类

  • 按分布范围

    • 广域网(WAN):远程网,几十千米~几千千米
      广域网是因特网的核心部分

    • 城域网(MAN):几个街区~整个城市。5~50千米。采用以太网技术,属于局域网的范畴

    • 局域网(LAN):几十米~几千米。局域网使用广播技术,广域网使用交换技术

    • 个人区域网(PAN):约10米。无线个人区域网(WPAN)

  • 按拓扑结构

    • 总线形

      • 子主题 1
    • 星形

      • 子主题 1
    • 环形

      • 令牌环局域网

      • 环中信号单向传输

    • 网状

      • 子主题 1
  • 按使用者

    • 公用网

    • 专用网

  • 按传输媒介

    • 有线网络

      • 双绞线网络

      • 同轴电缆网络

    • 无线网络

      • 蓝牙

      • 微波

      • 无线电

交换技术

  • 电路交换

    • 建立连接-传输数据-断开连接

    • 如:传统电话网络

    • 建立连接时间长,通信时延小;
      无冲突,有序传输;
      线路利用率低

  • 报文交换

  • 分组交换

    • 数据报方式(无连接)

    • 虚电路方式(面向连接)

      • 虚电路建立-数据传输-虚电路释放

      • 建立连接,每个结点都维持一张虚电路表;
        数据按照虚电路的路径进行传输

      • 对长时间、频繁的数据交换效率高

      • 保证分组正确有序到达(可靠);方便流量控制

      • 分组首部不再是目的地址,而是虚电路号

      • 虚电路不是独占的,一条链路可能有多条虚电路通过

性能指标

  • 带宽

  • 时延

    • 发送时延(传输时延)

    • 传播时延

    • 处理时延

    • 排队时延

  • 时延带宽积

    • 传播时延*信道带宽
  • 往返时延RTT

  • 吞吐量

  • 数据传输速率(数据率、比特率)

  • 信道利用率

  • 丢包率

网络体系结构

  • 基本概念

    • 实体、对等层、对等实体、服务提供者

    • 数据服务单元SDU
      协议控制单元PCI
      协议数据单元PDU

      • n-SDU + n-PCI = n-PDU = (n-1)-SDU

      • PDU是对等层之间传输数据的单位
        SDU是层与层之间传输数据的单位

    • 协议 = 语法+语义+同步

      • 语法:传输数据的格式

      • 语义: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

      • 同步(时序):执行各种操作的条件、时序关系

      • 协议:规则的集合,仅存在于对等实体之间,是水平的。下层协议对上层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。

    • 接口

      • 同一结点内,相邻两层间信息交换的连接点

      • 服务访问点SAP:通过SAP为上层提供服务

        • TCP/IP体系各层的SAP

          • 传输层:TCP/UDP端口号

          • 网际层:IP地址

          • 网络接口层:MAC地址(数据链路层)

    • 服务

      • 下层为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,是垂直的

      • OSI参考模型的服务原语

        • 请求

        • 指示

        • 响应

        • 证实

  • OSI参考模型(7层)

    • 应用层

    • 表示层

      • 定义数据结构
    • 会话层

      • 建立会话,建立同步(SYN)
    • 传输层

      • OSI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的(TCP、SPX)
    • 网络层

      • 路由选择,流量控制、拥塞控制、差错控制

      • OSI网络层支持IP、IPX等多种协议,既有面向连接,也有无连接的

    • 数据链路层

      • 组帧、差错控制、流量控制
    • 物理层

  • TCP/IP模型(4层)

    • 应用层

    • 传输层

      • TCP报文段、UDP报文段
    • 网际层

      • 仅支持无连接的IP协议
    • 网络接口层

物理层

通信基础概念

  • 信息、数据、信号、码元

  • 信源、信道、信宿

  • 信道划分

    • 按传输形式:模拟信道&数字信道

    • 按传输介质:无线信道&有线信道

    • 基带信号:高低电压,送到数字信道
      宽带信号:调制信号,送到模拟信道(宽带/频带传输)

  • 速率(比特率)、波特率、带宽

奈奎斯特定理

  • 码间串扰

  • 极限码元传输速率:2W波特
    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

  • 极限数据传输速率:2Wlog2(V) b/s
    V是码元离散电平数目(多少种码元)

  • 结论:码元传输速率有上限,可以设法提高单位码元携带比特数来提高数据传输率

香农定理

  • 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极限信道传输速率

  • 极限传输速率 = Wlog2(1 + S/N) b/s
    信噪比数值形式=S/N
    信噪比分贝形式= 10log10(S/N)

  • 结论:一个码元对应的二进制位数是有限的

  • 注意:由香农定理所求极限速率,是不限制码元的进制数的情况下的极限值。若题目给出了码元与比特的关系(如“二进制信号”),则应当取min{香农极限,奈氏极限}

编码与调制

  • 数字数据 编码为 数字信号

    • 归零编码RZ

      • 1:高低;
        0:低低

      • 码元前半部分:高电平1;低电平0

      • 后半部分归零,作为时钟信号(自同步,占用一定带宽)

    • 非归零编码NRZ

      • 码元:高电平1;低电平0

      • 需要时钟线进行同步

    • 反向非归零编码NRZI

      • (与上一个信号相比) 翻转为0;保持为1

      • 信号的翻转同时代表了时钟信号

      • 如:USB2.0

    • 曼彻斯特编码

      • 码元中间跳变:
        0:低高(正跳变)
        1:高低(负跳变)

      • 码元中间的跳变同时代表数字信号和时钟信号(占用两倍带宽)

      • 以太网

        • 注意:2波特=1比特
    •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

      • 码元前半部分(与上一个信号相比):
        跳变为0;保持为1

      • 码元中间一定跳变:表示时钟,自同步,抗干扰较好

      • 局域网

  • 数字数据 调制为 模拟信号

    • 调幅AM(ASK)

    • 调频FM(FSK)

    • 调相PM(PSK)

    • 正交振幅调制QAM

      • ASK+PSK

      • m个相位,n种振幅,可表示mn种码元;
        每个码元表示log2(mn)比特
        传输速率R=Blog2(mn) bit/s (B是波特率)

  • 模拟数据 编码为 数字信号

    • 脉码调制PCM:采样、量化、编码

    • 采样定理:当采样的频率大于等于模拟数据的频带带宽(最高变化频率)的两倍时,无失真

  • 模拟数据 调制为 模拟信号

    • 如电话机和本地居:声音数据调制到载波信号中

    • 可以使用频分复用(FDM)技术增加带宽

传输介质

  • 双绞线

    • 屏蔽双绞线STP

    • 非屏蔽双绞线UTP

    • 通信距离短、造价便宜

    • 局域网、传统电话

  • 同轴电缆

    • 50Ω同轴电缆(基带同轴电缆)

      • 局域网
    • 75Ω同轴电缆(宽带同轴电缆)

      • 有线电视
    • 有外导体屏蔽层,抗干扰性好,用于较高速率传输,但成本较高

  • 光纤

    • 原理:全反射

    • 多模光纤

      • 光源:发光二极管
        光脉冲会展宽,适合近距离传输
    • 单模光纤

      • 光源:半导体激光器
        适合远距离传输
    • 优点(略)

  • 无线传输介质

    • 无线电波

      • 经电离层反射

      • 穿透能力强、传播距离远、向所有方向传播

      • 如:无线手机通信、无线局域网(WLAN)

    • 微波、红外线、激光

      • 都沿直线传播,有很强的方向性

      • 微波在地面传播超过一定距离需要中继器来接力

      • 卫星通信作为微波通信的中继器
        优点是通信容量大、距离远、覆盖广
        缺点是保密性差、时延高

接口特性

  • 机械特性

  • 电气特性

  • 功能特性

  • 过程特性

物理层设备

  • 中继器(转发器)

  • 集线器(hub)

数据链路层

功能划分

  • LLC层:逻辑链路控制

    • 建立与释放逻辑连接、与高层接口、差错控制、帧序号
  • MAC层:介质访问控制

    • 组帧和拆帧、比特差错检测、寻址、竞争处理

服务

  • 无确认无连接服务

    • 如以太网
  • 有确认无连接服务

    • 如无线通信
  • 有确认面向连接服务

组帧(首部+数据+尾部)

  • 字符计数法

    • 位于帧头部,计数包含自身的一个字节
  • 字符填充法

    • 帧首:SOH
      帧尾:EOT
      转义字符:ESC
  • 零比特填充法

    • 帧首/尾:01111110
      数据部分连续5个1填充1位0

    • 如HDLC协议

  • 违规编码法

    • 曼彻斯特编码没有“高-高”电平对和“低-低”电平对

    • 局域网IEEE802标准采用此法

差错控制

  • 奇偶校验码

    • 检测奇数位错误,无纠错能力
  • 循环冗余码CRC

    • 具备检错和纠错能力

      • 位数与多项式的选取有关
    • 适合计算机网络中对大量数据的校验

  • 海明码

    • 确定位数

      • 检测和纠正一位错

        • 信息位n,校验位k满足
          2^k >= n+k+1
      • 检测2位错,纠正1位错

        • 增加一位校验位(全校验位,对整体做偶校验)
    • 校验位分布

      • 信息位D4D3D2D1
        校验位P3P2P1

        • Pi位于2^(i-1)处(1,2,4,8.......)
          海明码:H7H6H5H4H3H2H1
          海明码:D4 D3D2 P3 D1 P2 P1
    • 校验分组

      • 一个校验位校验多个数据位,
        一个数据位被多个校验位校验
        D1 => H3 => 3=1+2 => 由P1P2校验
        D2 => H5 => 5=1+ 4 => 由P1P3校验
        D3 => H6 => 6= 2+4 => 由P2P3校验
        D4 => H7 => 7=1+2+4 => 由P1P2P3校验
    • 校验位取值

      • Pi=该组数据位求异或
    • 校验与纠错

      • Si = Pi与该组数据位的异或值

      • S3S2S1=000,无错误
        S3S2S1=001,第一位出错
        ......

    • 码距(海明距)

      • 两个合法码字之间相差的比特位数

      • 检测e个误码,码距d>=e+1

      • 纠正t个误码,码距d>=2t+1

传输机制

  • 滑动窗口协议

    • 单帧滑动窗口

    • 多帧滑动窗口

  • 可靠传输原理

    • 确认机制

    • 自动重传请求(ARQ)

      • 停止等待ARQ

        • 超时自动重传,RTO略大于RTT;
          采用否认机制,可使发送方在超时前尽快重传
      • 后退N帧ARQ

      • 选择重传ARQ

  • 协议

    • 停止-等待协议(S-W)

      • 发送窗口=1;接收窗口=1
        停止等待ARQ

      • T0:传输时延、RTT:往返时延、
        Ta:确认信号的传输时延(可以忽略)
        信道利用率u=T0/(T0+RTT+Ta)

      • 分组编号:按0、1交替编号

    • 后退N帧协议(GBN)

      • 发送窗口>1;接收窗口=1
        后退N帧ARQ

      • 采用累积确认;按序接收

      • 发送窗口大小W;n比特帧编号;
        W<=2^n-1

    • 选择重传协议(SR)

      • 发送窗口>1;接收窗口>1
        选择重传ARQ

      • 逐一确认;可以乱序接收

      • 发送窗口Wt,接收窗口Wr,n比特帧编号
        Wr<Wt
        Wt+Wr <= 2^n
        接收窗口最大时,Wt=Wr=2^(n-1)

介质访问控制MAC

  • 信道划分方式

    • 频分复用FDM

    • 时分复用TDM
      统计时分复用STDM

    • 波分复用WDM(光的频分复用)

    • 码分复用CDM(码分多址CDMA)

  • 随机访问方式

    • ALOHA协议

      • 纯ALOHA协议

        • 重传策略:等待随机时间
      • 时隙ALOHA协议

        • 重传策略:仅在每个时隙的开始才发送
          每帧的发送时间小于一个时隙
    • CSMA协议

      • 1-坚持CSMA

        • 持续侦听,空闲即发
      • 非坚持CSMA

        • 忙则等待随机时间,空闲则发
      • p-坚持CSMA

        • 持续侦听,空闲以概率p发送,1-p推迟到下个时隙
    • CSMA/CD协议

      • 适用于总线型、半双工网络环境,如以太网

      • 10Mb/s以太网规定:
        争用期51.2μs
        对应最小帧长512bit(64B)
        总线长度不超过2500m
        帧间间隔:9.6μs(处理接收缓存)

      •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

        • 基本退避时间:争用期2τ

        • k=min[重传次数,10]
          r=RAND(0~2^k-1)
          退避时间=2rτ

        • 重传达到16次后,报告不可达

      • 应用:10BASE-T以太网(只有半双工)
        100BASE-T以太网的半双工方式
        吉比特以太网的半双工方式

    • CSMA/CA协议

      • 不进行碰撞检测,尽量避免碰撞

        • 由于信号强度问题,进行碰撞检测开销过大;
          存在隐蔽站问题,无法检测
      • 帧间间隔IFS

        • SIFS(短SFS)

        • PIFS(点协调IFS)

        • DIFS(分布式协调IFS)

      • 退避算法

        • 仅当检测到信道空闲且当前帧为要发送的第一个帧时,不使用退避算法

        • 使用退避算法的情况:
          1)发送前检测到信道忙
          2)每次重传时
          3)发送成功后要发送下一帧时

        • 退避算法:
          首次发送第一帧,信道空闲DIFS,发送;
          其他情况,执行退避算法后发送

        • 退避计时器:在信道忙时冻结,信道空闲时解冻

      • 隐蔽站问题

        • 信道预约:采用RTS预约信道,CTS确认预约和抑制其他站点的通信

        • RTS控制帧

          • 源地址

          • 目的地址

          • 通信持续时间

        • CTS控制帧

          • 通信持续时间(来自RTS)
        • 用户根据情况选择是否使用RTS/CTS预约信道

      • 应用:无线局域网802.11a/b/g/n

      • 一些区别:
        CSMA/CD:用于总线形以太网;检测电压变化
        CSMA/CA:用于无线局域网;检测能量、载波

  • 轮询访问方式

    • 轮询访问

      • 由监控站轮询各结点,再决定分配信道的分配
    • 令牌传递协议
      (令牌环网)

      • 物理拓扑:星型
        逻辑拓扑:环型

      • 拿到令牌可发送数据(标识目的站);
        发送完成后释放令牌;
        所有站点可转发帧,回到始发站后撤销帧;
        目的站除转发外,帧尾部设置“响应比特”

      • 同一时刻环上只有一个数据在传输,因此不存在冲突;网上所有结点共享网络带宽

    • 适合负载很高的广播信道

      • 即多个结点很大概率在同一时刻发送信号

以太网

DIX Ethernet V2
802.3局域网

  • 传输介质(详见表P105)
    参数包括:传输媒体、拓扑结构、最大段长、最多结点数目

    • 10BASE5

    • 10BASE2

    • 10BASE-T

    • 10BASE-FL

  • 网卡(网络适配器)

    • 串并转换

    • 每个网卡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,存储于EEPROM中

  • 以太网MAC帧格式(P106)

    • DIX Ethernet V2标准

    • IEEE802.3标准

  • 高速以太网

    • 100BASE-T

      • 全双工:其他
        半双工:CSMA/CD
    • 吉比特以太网

      • 全双工:其他
        半双工:CSMA/CD

      • 传输媒体:光纤或4对UTP类线

    • 10吉比特以太网

      • 仅全双工,不使用CSMA/CD

      • 传输媒体:光纤

IEEE802.11无线局域网

  • 有固定基础设施

    • 接入点AP(基站)

    • 基本服务集BSS

      • 一个基站+若干移动站
    • 服务集标识符SSID

    • 基本服务区BSA

      • 一个基本服务集覆盖的范围
    • 分配系统DS

    • 扩展服务集ESS

  • 无固定基础设施

    • 自组网络(ad hoc network)

    • 各结点地位平等,都具有路由器功能

    • 需要通过网关(协议转换器)才能接入因特网

  • 802.11局域网的MAC帧(PDF126)

VLAN虚拟局域网

  • 将一个较大的局域网划分为多个VLAN,每个VLAN属于一个广播域,不同VLAN之间的单播帧需要依靠上层的路由器转发完成

  • 802.1Q帧(PDF128)

  • 由交换机进行打标签和去标签的操作

    • Access接口

      • 接收/发送标准MAC帧

      • 根据所在PVID打标签

      • 转发到具有相同PVID的接口,去标签

    • Trunk接口

      • 收到标准MAC帧,对其打标签
        收到802.1Q帧,正常接收

      • PVID相同,去标签转发(标准MAC帧)
        PVID不同,直接转发802.1Q帧

广域网

  • 广域网通过结点交换机连接各主机或路由器

  • 广域网使用的协议主要工作在网络层

  • 广域网、局域网、互联网的关系(争议)

    • 书本说法:
      从互联网的角度看广域网和局域网是平等的关系;
      广域网是单一的网络,互联网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;

    • 网络说法:
      广域网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(可以看成是互联网的一部分,但它们并不是包含关系)

  • PPP协议(数据链路层)

  • HDLC协议(不考)

数据链路层设备

  • 网桥

  • 局域网交换机

    • 多端口网桥

    • 自学习功能

    • 与主机或交换机相连:全双工通信
      与集线器相连:半双工通信

网络层

拥塞控制

  • 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加:

  • 轻度拥塞:吞吐量小于正常值

  • 拥塞:吞吐量开始下降

  • 死锁:吞吐量下降到零

  • 为避免“尾部丢弃”导致“全局同步”,可采取随机早期丢弃策略

  • 方法

    • 开环控制(静态)

    • 闭环控制(动态)

      • 显式反馈算法(必须涉及网络层)

      • 隐式反馈算法(TCP采用,运输层通常采用)

IPv4

  • IP数据报的格式(P144)

  • IP数据报的分片

    • 注意:片偏移是数据部分的偏移量
  • 特殊IP地址

    • 本主机(源):0.0.0.0

    • 本网络某主机(源):0.host-id

    • 本网络广播(目的):255.255.255.255

    • 某网络广播(目的):
      A类:net-id.255.255.255
      B类:net-id.255.255
      C类:net-id.255

    • 本地环回(源/目的)
      127.0.0.1~127.255.255.254

  • 子网划分

    • 分类Ipv4地址的划分

      • 不能使用全0或全1的子网
    • 无分类编址CIDR

      • 可以使用全0或全1的子网
        (没有遇到过此类题,可能争议,慎用)

      • 路由聚合/构成超网

      • CIDR并不是把大的网络划分成小的,而是把多个小的网络聚合成大的超网。
        例如将多个C类网络聚合成超网,而不是分配一个更大的B类网络。

NAT

  • 私有IP地址

    • 1个A类:10.0.0.0~10.255.255.255

    • 16个B类:172.16.0.0~172.31.255.255

    • 256个C类:192.168.0.0~192.168.255.255

  • NAT转换表

    • {本地IP地址:端口}->{全球IP地址:端口}

    • 注意:NAT的表项由管理员手动添加

  • NAT工作在传输层,因为要查看和转换端口号

  • 外网主机不知道端口号的情况下,不能首先向内网主机发起通信

路由

  • 分组路由过程

    • 查询路由转发表

      • 结构:(目的网络,下一跳地址)

      • CIDR编址:最长前缀匹配

        • 转发表按照前缀长度降序排序
      • 特殊路由

        • 主机路由:a.b.c.d/32

          • 排在最前
        • 默认路由:0.0.0.0/0

          • 排在最后
    • 下一跳IP转换成Mac地址(ARP协议)

  • 路由算法

    • 静态路由算法(非自适应路由算法)

      • 手工配置路由信息
    • 动态路由算法(自适应路由算法)

      • 彼此交换信息,按照算法优化而来

      •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&链路状态路由算法

  • 路由协议

    • 内部网关协议IGP
      (域内路由)

      • 路由信息协议RIP

        • 距离-向量路由算法

          • 路由表结构

            • <目的网络N,距离d,下一跳路由器地址X>
          • 规则

            • 没有条目,则添加

            • “下一条”相同,则更新

            • 路径更短,则更新

            • 路径相同,则添加

            • 否则,不更新

        • 最多允许15跳,适用小型网络
          每30秒广播一次RIP更新信息(自己的路由表)
          超过180秒置为不可达,再过120秒删除条目

          • 交换信息:自己的路由表
            交换结点:相邻的路由器
        • 坏消息传得慢:网络故障时收敛时间长

          • 减少措施:
            1.限制最大RIP
            2.触发更新
            3.水平分割
        • 属于应用层协议,UDP端口520(IP协议17)

      •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

        •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

          • LS链路状态

          • LSA链路状态信息

          • 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

        •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

        • 分组类型

          • 问候分组

            • 相邻路由器,每10秒一次,超过40秒未收到,认为不可达
          • 数据库描述分组

            • 发送所有LS摘要信息
          • 链路状态请求分组

            • 请求发送某些LS详细信息
          • 链路状态更新分组

            • LSU,洪泛法,向全网更新,单点触发更新
          • 链路状态确认分组

            • 确认更新分组
        • 多点接入时DR/BDR的选举(略)
          每30分钟刷新一次LSDB中的LS
          OSPF对自治系统划分更小的区域,主干区域负责连通下层区域和其他自治域

        • 属于网络层协议,IP协议89

    • 外部网关协议EGP
      (域间路由)

      • 边界网关协议BGP

        • 路径-向量算法

        • 交换信息:首次:整个路由表;非首次:变动。
          具体内容:到达某个网络所经过的AS的序列。
          交换对象:BGP发言人。

        • BGP-4报文类型

          • 打开报文Open

            • 与另一BGP发言人建立关系
          • 更新报文Update

            • 发送某一路由信息;撤销多条路由
          • 保活报文Keepalive

          • 通知报文Notification

            • 发送差错
        • 应用层协议,TCP端口179(IP协议6)

ARP地址解析协议

  • 网络层协议

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

  • 应用层协议

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

  • 网络层协议

IPv6

  • 数据报格式

    • 基本首部40B

    • 有效载荷<65535B

      • 扩展首部

      • 数据部分

  • 特点

    • 更大的地址空间(128位,16B)

    • 扩展的地址层次结构

    • 首部长度固定,字段更少,格式更加灵活

    • 改进的选项

    • 支持即插即用(自动配置,无需使用DHCP)

    • 支持资源的预分配

    • IPv6不允许分片(仅在源结点分片)

      • 当路由器收到过长分组时,丢弃并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
    • IPv6首部长是8B的整数倍;IPv4是4B的整数倍

    • 安全性高。身份验证和保密功能是关键特性

  • 数据报类型

    • 单播

    • 多播

    • 任播

      • 交付一组计算机的其中1台(通常是最近的)
  • 全球单播地址(三级结构)

    • 第一级(顶级):48bit,相当于网络号

    • 第二级(场点级):16bit,相当于子网号

    • 第三级(网络接口):64bit,相当于主机号

  • 特殊地址

    • 未指明[::]

    • 环回地址[::1]

    • 多播地址[FF00::/8]

    • 本地链路单播地址[FE80::/10]

  • IPv4与IPv6的过渡

    • 双协议栈技术

      • 可能损失首部中的流标号
    • 隧道技术

IP组播

  • 组播地址:D类地址
    协议号:2(IGMP)

  • 网间组播(因特网范围的组播)

    • 最后阶段仍然要进行硬件组播
  • 硬件组播(局域网内)

    • MAC组播地址范围(仅分配后23位):
      01-00-5E-00-00-00~01-00-5E-7F-FF-FF
      IP多播地址(D类地址)共分配28位:
      224.0.0.0~239.255.255.255
      故存在多个多播IP地址对应一个MAC地址的情况

    • 1.MAC层收到多播MAC帧后,根据多播MAC地址进行舍弃
      2.交付IP层后,再根据IP地址进行过滤

  • 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

    • 应用层协议

移动IP

  • 移动结点

    • 本地地址

    • 转交地址

  • 归属代理

  • 外部代理

  • 通信过程

    • 移动绑定:结点漫游到外地网络时,向本地代理注册当前的转交地址

    • 本地代理注册转交地址后,构建一条通向该转交地址的隧道,将截获的发给移动结点的IP分组通过隧道送到转交地址处

    • 移动结点在外网直接通过外部代理向通信对端发送IP数据报

  • IP分组的流动路径(接收)

    • 通信对端=>本地网关=>本地代理(进行封装)=>本地网关=>外地网关=>外部代理=>主机
  • 三角形路由问题

    • 解决:给固定主机配置一个通信代理

软件定义网络SDN

  • 应用平面

  • 集中式的控制平面

  • 分布式的数据平面

  • 优点

    • 全局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高速转发

    • 灵活可编程与性能的平衡

    • 降低成本

  • 问题

    • 安全风险

    • 瓶颈问题,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,控制器可能成为网络性能的瓶颈

网络层设备

  • 路由器

传输层

IP复用与分用

端口号

  • 服务器端使用

    • 熟知端口号0~1023

      • 常用TCP端口

        • FTP

          • TCP:21/20
        • TFTP

          • TCP:69
        • TELNET

          • TCP:23
        • SMTP

          • TCP:25
        • HTTP

          • TCP:80
        • BGP

          • TCP:179
        • HTTPS

          • TCP:443
      • 常用UDP端口

        • DNS

          • UDP:53
        • SNMP

          • UDP:161
        • DHCP

          • UDP:67/68
        • RIP

          • UDP:520
    • 登记端口号1024~49151

  • 客户端使用

    • 短暂端口号49152~65535
  • TCP和UDP拥有自己的端口,互不干扰

套接字

  • (IP地址:端口号)

UDP协议

  • 首部开销8B

    • 源端口、目的端口、UDP长度、校验和(各2B)
  • 伪首部12B

    • 4B源IP
      4B目的IP
      1B保留(0)
      1B协议号(17)
      2B:UDP长度(不含伪首部)

    • 仅计算校验和时使用,不发送

  • 支持一对一,一对多,多对一,多对多的通信

  • 无连接、不可靠,面向报文

  • UDP数据报格式(P210)

  • UDP校验

    • 16bit反码校验和

    • 若不采用校验,取全0;
      若恰好全0,取全1

    • UDP的校验和包含数据部分和伪首部

TCP协议

  • 特点:
    面向连接、可靠传输、顺序交付(序号机制);
    点对点、全双工通信,设有接收/发送缓存;
    面向字节流

  • TCP报文段格式(P216)

    • 固定首部20B
      首部最长60B
  • TCP连接(3次握手)

    • 客户机主动打开

      • 关闭》同步》建立
    • 服务端被动打开

      • 关闭》监听》同步已接收》建立
  • TCP释放(4次挥手)

    • 客户机主动关闭

      • 建立》终止等待1》终止等待2》时间等待(2MSL)》关闭

        • FIN-Wait1:等待FIN的确认帧

        • FIN-Wait2:接收剩余的数据

        • Time-Wait:确保所有帧都已接收完毕

    • 服务端被动关闭

      • 建立》关闭等待(传输剩余数据)》最终确认》关闭
  • TCP可靠传输

    • 序号机制、捎带确认、累积确认

    • 重传机制

      • 超时重传时间的确认(P220)

      • 冗余确认机制

        • 后续重复的ACK为冗余ACK,
          收到3个冗余ACK时,认为报文段丢失,快重传
  • TCP流量控制

    • 根据接收缓存大小调整接收窗口rwnd

    • rwnd减少到0后,发送方启动“持续计时器”,到时发送“零窗口探测报文”,该报文也有重传机制。接收方对其确认报告最新窗口(若仍未0,则重新启动计时器)

  • TCP拥塞控制

    • 慢开始

    • 拥塞避免

    • 快重传和快恢复(收到3个冗余ACK)

  • 三个窗口

    • rwnd接收窗口=接收方的缓存空间

    • cwnd拥塞窗口:随拥塞情况变化

    • swnd发送窗口=min{rwnd, cwnd}

应用层

应用层模型

  • 客户/服务器(C/S)

  • 对等模型(P2P)

域名系统DNS

(UDP端口53)

  • 域名服务器

    • 13个根域名服务器:管辖顶级域名(.com)

    • 顶级域名服务器:管理该顶级域名下的所有二级域名

    • 权限域名服务器:将其管辖的主机名转换成IP地址

    • 本地域名服务器

  • 域名解析方式

    • 递归查询

    • 迭代查询

  • 域名服务器应用了高速缓冲

文件传输协议FTP

  • 控制连接(21)

    • 会话期间保持打开

    • 用来传输控制信息(称为带外传送)

  • 数据连接(20)

    • 主动模式PORT

      • 客户端开放随机端口,服务器以20端口连接客户端
    • 被动模式PASV

      • 服务端开放随机端口,客户端再连接到该端口

电子邮件

  • 用户代理UA:PC上的客户端软件

  • 电子邮件格式

    • 首部

      • From

      • To

      • Subject

    • 主体

  •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
    (TCP,端口25)

    • 连接建立

      • TCP连接建立后:
        服务方:220 Service ready
        客户方:HELO 主机名
    • 邮件传输

      • 客户方:MAIL FROM: <发件人地址>
        服务方:250 OK
        客户方:RCPT TO: <收件人地址>
        服务方:250 OK
        客户方:RCPT TO: <收件人地址2>
        服务方:550 No such user here
        客户方:DATA
        服务方:354 Start mail input; end with<CRLF>.<CRLF>
        客户方:主体内容......<CRLF>.<CRLF>
    • 连接释放

      • 客户方:QUIT
        服务方:221
  • MIME多用途网际邮件扩充

    • 解决SMTP仅支持传输ASCII码的问题

    • 将非ASCII码数据转换为ASCII码形式再传输

    • 还可用于HTTP

  • POP3邮局协议
    (TCP,端口110)

  • IMAP因特网报文存取协议

  • 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

    • 用户浏览器-邮件服务器:HTTP
      邮件服务器之间:SMTP

万维网WWW

  •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

    • <协议>://<主机>:<端口>/<路径>
  •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

    • 使用TCP作为运输层协议,但其本身是无连接的

    • HTTP是无状态的,通过cookie和数据库来跟踪用户活动

    • 分类

      • 非持久连接

      • 持久连接(HTTP/1.1)

        • 非流水线持久连接

        • (默认)流水线持久连接

    • 请求报文中的方法字段

      • GET

        • 请求读取URL标识的信息
      • HEAD

        • 请求读取URL标识的信息的首部
      • POST

        • 给服务器添加信息
      • CONNECT

        • 用于代理服务器
  •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

设备综合

小总结

  • 关于协议的终极结论

    • 两个设备/网段在某层互联
      (不经过设备)
      (设备--网段--设备)

      两个网段可以理解成是两个路由器设备

      • 要求本层及本层以下协议相同
    • (存储转发)设备实现了某层功能;
      某层次的设备连接两个网段
      (网段--设备--网段)

      • 本层及本层以下协议可以不同
        上层协议一定相同(低层设备不会影响到上层)
  • 关于速度

    • 具有存储转发功能的,两边速度可以不同;
      不具备存储转发能力的,两边速度必须相同

物理层设备

(不具备存储转发)

  • 放大器

    • 放大器放大的是模拟信号,直接放大
      中继器放大的是数字信号,整形再生
  • 中继器(转发器)

    • 要求传输速率相同,物理层协议相同

    • "5-4-3"规则:10BASE5以太网,串联的中继器不超过4个,分成5段,其中只有3段可以挂接计算机

  • 集线器(hub)

    • 相当于多端口中继器,使用双绞线组件共享网络

    • 逻辑上仍为总线网,工作在半双工,不隔离冲突域

数据链路层设备

  • 网桥

    • 识别帧的结构

    • 根据目的MAC和帧转发表进行转发和丢弃
      (注:不改变帧的Mac地址)

    • 仅隔离碰撞域

    • 可以连接两个不同协议(物理层,数据链路层)的网段

  • 交换机
    (多端口网桥)

    • 特点

      • 与主机或交换机相连:全双工

      • 与集线器(一个网段)相连:半双工

      • 同时连通多端口而无碰撞,共享带宽

    • 转发MAC帧

      • 自学习功能建立交换表
        (MAC地址,接口)

      • 转发单播帧
        1.明确转发
        2.盲目转发
        3.丢弃(误码帧)

      • 转发广播帧:从其他端口

    • 交换模式

      • 直通式交换机

        • 只检查帧的目的地址

        • 要求端口两边速率一致

      • 存储转发式交换机

        • 可靠性高,延迟大

        • 可以连接两个不同协议的网段

    • 隔离碰撞域,不隔离广播域

    • 支持VLAN的交换机

      • 接口

        • Access

        • Trunk

      • 帧格式

        • 标准MAC帧802.3

        • 802.1Q帧

    • 带宽计算

      • 端口带宽

        • 半双工:倍率1
          全双工:倍率2
      • 总容量(带宽)

        • N=端口数量/2(1次通信需占用2个端口)
          总容量 = N*端口带宽

网络层设备

  • 路由器

    • 隔离了广播域

    • 实现了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,支持不同协议;存储转发,支持不同速率

    • 结构

      • 路由选择

        • 路由选择处理机

          • 根据路由选择协议构造和维护路由表
        • 路由选择协议

        • 路由表

      • 分组转发

        • 输入端口

        • 交换结构:拥有转发表

          • 通过存储器交换

          • 通过总线交换

          • 通过互联网络交换

        • 输出端口

    • 直接交付与间接交付

      • 直接交付

        • 同一网络,不通过路由器
      • 间接交付

        • 跨网络通信,交付给下一跳路由器

PDU格式综合

数据链路层-帧

  • MAC帧(P.105)
    (802.3和V2标准帧)

    • 以太网V2标准MAC帧
      目的地址6B+源地址6B+类型2B+数据+FCS 4B
      最短帧长64B,数据载荷长度46~1500B
      物理层插入8B前导码(7B前同步码+1B帧开始定界符)
      802.3将类型变为长度字段(数据域长度)

    • FCS校验范围:目的地址到数据末尾,32位CRC

  • 802.11无线局域网
    MAC帧(PDF P.126)

    • 数据帧

      • MAC首部(30字节)

        • 2+2+6+6+6+2+6

          • 2B帧控制

            • 2b版本
              2b类型
              4b子类型
              1b去往AP
              1b来自AP
              1+1+1+1+1(不重要)
          • 2B持续期

          • 6B地址1

            • 接收地址
          • 6B地址2

            • 发送地址
          • 6B地址3

            • 目的地址(去往AP)
              源地址(仅来自AP)
              BSSID(不经过AP)
          • 2B序号控制

          • 6B地址4

            • 仅AP->AP时,源地址
      • 帧主体(数据)

        • 不超过2312字节
      • FCS校验尾部

        • 4字节
    • 控制帧

      • ACK、RTS、CTS
    • 管理帧

      • 信标帧、关联请求帧、身份认证帧
  • 802.1Q帧(PDF P.128)

    • VLAN标签4B

      • 标签类型2B

      • 标签控制信息2B

        • 4bit

        • 12bit VID

          • 可识别4096个VLAN
            (但0和4095保留)
  • PPP帧116

    • 格式

      • 首部5B

        • 标志字段F:1B

        • 地址字段A:1B

        • 控制字段C:1B

        • 协议字段:2B

      • 数据(不超过1500B)

      • 尾部3B

        • FCS:2B

        • 标志字段F:1B

网络层-分组

  • IPv4分组格式144

    • 首部(4B的倍数)

      • 固定部分20B

        • 三个长度

          • 首部长度(单位4B)

            • 0101~1111
          • 总长度(单位1B)

          • 片偏移(单位8B)

        • 标志3b

          • 最低位MF: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

          • 中间位DF:0表示允许分片

          • 最高位保留,取0

        • 生存时间TTL

          • 可以经过的路由器数的最大值,而非消耗的代价
        • 协议1B

          • TCP:6
            UDP:17
        • 首部校验和

          • 16bit反码二进制和

          • 只校验分组首部

          • 如果IP发现校验和错误,丢弃分组,但不发送差错报文;由上层发现丢失的数据报并进行重传

      • 可变部分小于40B

    • 数据部分

  • IPv6分组格式

    • 基本首部40B

    • 有效载荷小于65535B

      • 扩展首部

      • 数据部分

运输层-数据报

  • UDP数据报格式210

    • 首部8B

      • 16位源端口号

      • 16位目的端口号

      • 16位UDP长度(单位1B)

      • 16位UDP校验和

        • 校验方法:16bit反码校验和,不足16bit部分补0

        • 校验范围:伪首部+首部+数据

        • 伪首部12B

          • 源IP 4B

          • 目的IP 4B

          • 保留1B:0

          • 协议1B:17

          • UDP长度2B(不含伪首部)

    • 数据

  • TCP数据报格式216

    • TCP首部(4B的倍数)

      • 固定首部20B

        • 源端口+目的端口4B

        • 序号4B

        • 确认号4B,ACK=1时有效

        • 最复杂的4B

          • 4b数据偏移(即首部长度,4B的倍数)
            取值0101~1111(20B~60B)

          • 6b保留,取0

          • 6b标志位

            • 1b标志URG:紧急位

            • 1b标志ACK:确认位

            • 1b标志PSH:推送位

            • 1b标志RST:复位位

            • 1b标志SYN:同步位

            • 1b标志FIN:终止位

          • 2B窗口(接收窗口,单位B)

        • 校验和2B+紧急指针2B

          • 校验和(与UDP类似)

            • 校验方法:16bit反码校验和,不足16bit部分补0

            • 校验范围:伪首部+首部+数据

            • 伪首部12B

              • 源IP 4B

              • 目的IP 4B

              • 保留1B:0

              • 协议1B:6

              • TCP长度2B(不含伪首部)

          • 紧急指针:配合URG位

      • 选项+填充

    • IP数据报部分

协议综合

数据链路层协议

  • ALOHA协议

    • 纯ALOHA协议

      • 重传策略:等待随机时间
    • 时隙ALOHA协议

      • 重传策略:仅在每个时隙的开始才发送
        每帧的发送时间小于一个时隙
  • CSMA协议

    • 1-坚持CSMA

      • 持续侦听,空闲即发
    • 非检查CSMA

      • 忙则等待随机时间,空闲则发
    • p-坚持CSMA

      • 持续侦听,空闲以概率p发送,1-p推迟到下个时隙
  • CSMA/CD协议

    • 适用于总线型、半双工网络环境,如以太网

    • 10Mb/s以太网规定:
      争用期51.2μs
      对应最小帧长512bit(64B)
      总线长度不超过2500m
      帧间间隔:9.6μs(处理接收缓存)

    •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

      • 基本退避时间:争用期2τ

      • r=min[重传次数,10]
        退避时间=2rτ

      • 重传达到16次后,报告不可达

    • 应用:10BASE-T以太网(只有半双工)
      100BASE-T以太网的半双工方式
      吉比特以太网的半双工方式

  • CSMA/CA协议

    • 不进行碰撞检测,尽量避免碰撞

    • 帧间间隔IFS

      • SIFS(短SFS)

      • PIFS(点协调IFS)

      • DIFS(分布式协调IFS)

    • 退避算法

      • 仅当检测到信道空闲且当前帧为要发送的第一个帧时,不使用退避算法

      • 其他情况使用退避算法:
        发送前检测到信道忙
        每次重传
        发送成功后要发送下一帧

      • 退避计时器:在信道忙时冻结,信道空闲时解冻

    • 隐蔽站问题

      • 信道预约:采用RTS预约信道,CTS确认预约和抑制其他站点的通信

      • RTS控制帧

        • 源地址

        • 目的地址

        • 通信持续时间

      • CTS控制帧

        • 通信持续时间(来自RTS)
    • 应用:无线局域网802.11a/b/g/n

    • 一些区别:
      CSMA/CD:用于总线形以太网;检测电压变化
      CSMA/CA:用于无线局域网;检测能量、载波

  • PPP协议

    • 特点

      • 点到点(主机、网桥、路由器之间);
        串行通信线路;
        面向字节;
        提供差错检测,不提供纠错,保证无差错接收;
        不可靠传输,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;
        仅支持全双工链路;

在SLIP协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
(SLIP仅支持传送数据报/IP分组);

PPP两端可以运行不同的网络层协议

- 组成

	- 链路控制协议LCP

	- 网络控制协议NCP

	- 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

- 采用首尾字节填充法组帧

	- 首尾标志字段为7E(01111110)

控制转义字段为7D(01111101)

	- 透明传输(异步电路[默认])的实现:

7E转为7D5E
7D转为7D5D
小于0x20的字符,加上(异或)0x20

	- 透明传输(同步电路)的实现:零比特填充法(硬件完成)

- PPP链路的状态过程(图P.116)

	- 链路静止(无链路)

	- 链路建立(物理链路)

		- 检测载波信号,建立物理层连接

	- 身份验证(LCP链路)

		- LCP配置协商后,进行身份鉴别

	- 网络层(已鉴别的LCP链路)

		- 身份验证通过,进入网络层协议状态

	- 链路打开(已鉴别的LCP链路和NCP链路)

		- 采用NCP配置网络

	- 链路终止

		- 数据传输完成后,终止链路
  • HDLC协议(不考)

网络层协议

  • ARP地址解析协议

    • ARP高速缓存表:IP->MAC地址

    • ARP请求分组:广播帧
      ARP响应分组:单播帧

    • 所请求IP在局域网内:由对应主机响应
      所请求IP在其他网络:由默认网关响应路由器的MAC地址(剩下的工作由该路由器完成)

  •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
    (P.152)

    • 分类

      • ICMP差错报告报文

        • 终点不可达

          • 若报文段长度超过MTU,且DF=1(不可分片),则丢弃报文并发送不可达报告
        • 源点抑制:拥塞控制

        • 时间超过

          • 路由器检测到TTL超时

终点主机在预定时间未收到全部报文片,丢弃已收到的,并发送超时报告

		- 参数问题:首部字段错误,丢弃报文并报告

		- 改变路由(重定向)

	- ICMP询问报文

		- 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

		- 时间戳请求和回答报文

		- 地址掩码请求和回答报文

		- 路由器询问和回答报文

- 应用

	- PING分组网间探测(应用层)

		- 使用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

	- Traceroute跟踪路由路径(网络层)

		- 发送“回送请求”,依次修改TTL的值,返回“时间超过”,最后一次返回“回答”报文

- 不应使用ICMP差错报告报文的情况

	- 对ICMP不再使用

	- 对非首个IP分片不再使用

	- 对组播IP数据报不使用

	- 对特殊IP地址不使用(如127.0.0.0和0.0.0.0)
  • 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

    • 加入组播组

      • 主机向组播组的组播地址发送一个IGMP报文,组播路由器向其他组播成员转发组成员关系
    • 周期探询

      • 组播路由器周期性探寻,经过几次未响应的,将不再将该成员关系转发给其他的组播路由器
    • 退出多播组

    • 组播路由选择协议(略,P191)

  •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

    •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

      • LS链路状态

      • LSA链路状态信息

      • 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

    •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

    • 分组类型

      • 问候分组

        • 每10秒一次,超过40秒未收到,认为不可达
      • 数据库描述分组

        • 所有LS摘要信息
      • 链路状态请求分组

        • 某些LS详细信息
      • 链路状态更新分组

        • LSU,洪泛法,向全网更新,单点触发更新
      • 链路状态确认分组

        • 确认更新分组
    • 多点接入时DR/BDR的选举(略)
      每30分钟刷新一次LSDB中的LS
      OSPF对自治系统划分更小的区域,主干区域负责连通下层区域和其他自治域

    • 网络层协议,IP协议89

传输层协议

  • UDP协议

    • 首部开销8B

    • 支持一对一,一对多,多对一,多对多的通信

    • 不保证可靠交付

    • 面向报文

    • UDP数据报格式(P210)

    • UDP校验

  • TCP协议

    • TCP报文段格式(P216)

    • TCP连接(3次握手)

      • 客户机主动打开

        • 关闭》同步》建立
      • 服务端被动打开

        • 关闭》监听》同步已接收》建立
    • TCP释放(4次挥手)

      • 客户机主动关闭

        • 建立》终止等待1》终止等待2》时间等待(2MSL)》关闭
      • 服务端被动关闭

        • 建立》关闭等待(传输剩余数据)》最终确认》关闭
    • TCP可靠传输

      • 序号机制、捎带确认、累积确认

      • 重传机制

        • 超时重传时间的确认(P220)
    • TCP流量控制

      • 根据接收缓存大小调整接收窗口rwnd

      • 窗口为0时,启动“持续计时器”,到时后发送“零窗口探测报文”,该报文也有重传机制

    • TCP拥塞控制

      • 慢开始

      • 拥塞避免

      • 快重传(收到3个冗余ACK)

      • 快恢复

应用层协议

  •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

    • DHCP是应用层协议,基于UDP,C/S方式

    • 4种报文
      (广播)

      • DHCP发现报文

        • 0.0.0.0 -> 255.255.255.255
      • DHCP提供报文

        • DHCP服务器IP -> 255.255.255.255

          • 服务器挑选IP地址时,通过ARP检测该IP地址是否被占用

          • 若有多个DHCP服务器,客户端会收到多条;
            客户端从中挑选一条;
            客户端使用IP地址前,用ARP协议检测是否占用

      • DHCP请求报文

        • 0.0.0.0 -> 255.255.255.255
      • DHCP确认报文

        • DHCP服务器IP -> 255.255.255.255
    • 续约

      • 0.5倍租用期,向DHCP服务器请求续约

        • DHCP响应并同意:得到新的租用期

        • DHCP响应并拒绝:立即停用当前IP

        • DHCP未响应,等到0.875倍租用期必须再次请求续约

      • 租用期用完必须立即停用IP

      • DHCP客户机可随时解除租约

    • DHCP中继代理

      • 当DHCP服务器与客户机不在同一个网络时,需要在DHCP客户网络的路由器配置DHCP服务器,由其单播至DHCP服务器
  • 路由信息协议RIP

    • 距离-向量路由算法

      • 路由表结构

        • <目的网络N,距离d,下一跳路由器地址X>
      • 规则

        • 没有条目,则添加

        • “下一条”相同,则更新

        • 路径更短,则更新

        • 路径相同,则添加

        • 否则,不更新

    • 最多允许15跳,适用小型网络
      每30秒广播一次RIP更新信息(自己的路由表)
      超过180秒置为不可达,再过120秒删除条目

      • 交换信息:自己的路由表
        交换结点:相邻的路由器
    • 坏消息传得慢:网络故障时收敛时间长

      • 减少措施:
        1.限制最大RIP
        2.触发更新
        3.水平分割
    • 属于应用层协议,UDP端口520(IP协议17)

  • 边界网关协议BGP

    • 路径-向量算法

    • 交换信息:首次:整个路由表;非首次:变动
      交换结点:BGP发言人

    • BGP-4报文类型

      • 打开报文

      • 更新报文

        • 发送某一路由,撤销多条路由
      • 保活报文

      • 通知报文

    • 应用层协议,TCP端口179,IP协议6

  • 文件传输协议FTP
    (TCP,21/20)

    • 控制连接(21)

      • 会话期间保持打开
    • 数据连接(20)

      • 主动模式PORT

        • 客户端开放端口,服务器以20端口连接客户端
      • 被动模式PASV

        • 服务端开发随机端口,客户端连接该端口
  •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
    (TCP,端口25)

    • 连接建立

      • TCP连接建立后:
        服务方:220 Service ready
        客户方:HELO 主机名
    • 邮件传输

      • 客户方:MAIL FROM: <发件人地址>
        服务方:250 OK
        客户方:RCPT TO: <收件人地址>
        服务方:250 OK
        客户方:RCPT TO: <收件人地址2>
        服务方:550 No such user here
        客户方:DATA
        服务方:354 Start mail input; end with<CRLF>.<CRLF>
        客户方:主体内容......<CRLF>.<CRLF>
    • 连接释放

      • 客户方:QUIT
        服务方:221
  • POP3邮局协议
    (TCP,端口110)

  •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
    (TCP,80)

    • 使用TCP作为运输层协议,但其本身是无连接的

    • HTTP是无状态的,通过cookie和数据库来跟踪用户活动

    • 分类

      • 非持久连接

      • 持久连接(HTTP/1.1)

        • 非流水线持久连接

        • 流水线持久连接

    • 请求方法

      • GET

        • 请求读取URL所标识的信息
      • HEAD

        • 请求读取URL标识的信息首部,服务器响应但不返回对象
      • POST

        • 用于给服务器添加信息
      • CONNECT

        • 用于代理服务器
  • 域名系统DNS
    (UDP端口53)

    • 13个根域名服务器:管辖顶级域名(.com)

    • 顶级域名服务器:管理该顶级域名下的所有二级域名

    • 权限域名服务器:将其管辖的主机名转换成IP地址

    • 本地域名服务器

常见协议、端口号总结

  • TCP连接

    • FTP协议

      • 数据连接:20

      • 控制连接:21

    • TELNET

      • TCP:23
    • SMTP

      • TCP:25
    • HTTP

      • TCP:80
    • POP3

      • TCP:110
    • BGP

      • TCP:179
    • HTTPS

      • TCP:443
  • UDP连接

    • DNS

      • UDP:53
    • DHCP

      • UDP:67/68
    • TFTP

      • UDP:69
    • SNMP

      • UDP:161
    • RIP

      • UDP:520
  • IP协议号字段

    • 2:IGMP

    • 6:TCP连接

    • 17:UDP连接

    • 89:OSPF

TCP/IP协议族

  • RARP

  • IP

  • ICMP

  • IGMP

  • TCP

  • UDP

  • DNS

  • FTP

  • HTTP

最后更新于 2024-10-20